中國國民黨下一任主席鄭麗文陸續公布了幾波人事佈局,裡面確實有適才適所的專才,但對於她已經有設四位副主席之舉,雖可理解鄭希望兼顧功能與象徵意義等策略考量,但這個起手式恐有風險與利基參半的可能。
鈕則勳
先來看鄭任命副主席的策略考量。首先,以李乾龍來說,他擔任過江啟臣時代的秘書長,黨內人脈廣、與人為善,有調和鼎鼐的專業,鄭當然希望藉李乾龍調和鼎鼐之長才來運籌黨務,但對李之輩份極高卻不忮不求,鄭任命李為副主席,當然是凸顯其誠意與感恩。
其次,季麟連擔任副主席當然是因黃復興系統輔選有功,讓其高票當選,當然鄭或也有藉以鋪陳日後恢復黃復興黨部的可能性 ; 再者,張榮恭與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的副主席任命,除了“尊連(戰)”與“尊馬(英九)”的考量外,當然有更深的兩岸戰略謀劃,不排除是以連戰與馬英九的兩岸路徑為基礎,來建構自己的兩岸政策,鄭也某程度想藉連與馬來背書自己的兩岸政策。
只是四位副主席的佈局,或許仍會有一定程度的挑戰,及被競爭對手、政黨攻堅的風險。第一,外界當然會質疑說好的“世代交替”呢?畢竟四位副主席中三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輩,即便其功能性皆頗強。第二,連執政的民進黨都沒有設副主席,而國民黨早期執政的時候,李登輝為了平衡個派系,所以開始廣設副主席,之後連戰、吳伯雄、馬英九、洪秀柱時代雖亦多設副主席,但其形式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效果;現今國民黨在野多年,但新任主席鄭麗文目前已經設了四位副主席,會不會還有六都及立院系統的考量,進而設第五位或第六位呢?外界觀感真的好嗎?確實有待評估。
第三,如果要設副主席同時對接集體領導,或許更應要以六都首長為首選,選舉運作及重返執政的效率或許會更高,不然的話,外界甚至會質疑鄭是否是要建立自己的團隊來平衡藍營大咖並爭取日後博弈的籌碼。第四,況且如果要恢復黃復興黨部,直接恢復就可以,又何必拉抬季零連擔任副主席呢?會不會多此一舉?還是季擔任副主席,是作為日後若真無法恢復黃復興黨部的風險管控呢?也頗耐人尋味。
針對以上的風險,鄭當然也可以說一級主管、甚至日後縣市議員提名,都會以青壯與年輕戰將為考慮,來澄清第一個質疑 ; 鄭當然也可以說若邀請六都的黨籍首長擔任她的副主席是明顯的委屈,她仍會多就教於他們,甚至以副主席的功能與定位都是不可或缺等論述來平衡外界質疑,畢竟鄭只要有一定的說法,支持者仍可能會埋單。但即便如此,鄭上位後的職位佈局安排,仍得在理想與現實中取得微妙的平衡,除了兼顧外界觀感與主席任期順遂外,團結勝選才會水到渠成。
(本文作者為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鈕則勳)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