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挥汗如雨的健身房或是在一次高强度的训练后,你是否曾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有些恶心?如果是,那么你很可能是经历了“健身脑缺氧”。这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体信号,提醒我们训练方式可能出了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其原因,并告诉你该怎么办。
一、什么是健身脑缺氧?
健身脑缺氧,通俗来讲,就是在大强度运动过程中,大脑出现暂时性的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2%,却消耗着全身20%的氧气,是对氧气供应最敏感的器官。一旦供氧环节出现任何差池,大脑就会第一时间“抗议”,通过头晕、恶心等症状发出警告。
二、为什么会发生健身脑缺氧?常见原因解析
呼吸方式不当(最常见原因)憋气发力: 尤其是在进行大重量力量训练(如深蹲、卧推、硬拉)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屏住呼吸,这被称为“瓦氏动作”(Valsalva Maneuver)。虽然它能短暂增加核心压力以稳定躯干,但也会急剧升高胸腔内压,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入心脏,从而导致心脏输出血液减少,血压瞬间升高后又在瞬间降低,大脑供血随之急剧变化,引发头晕。浅快呼吸: 在有氧运动中,呼吸节奏又浅又快,无法让肺部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吸入的氧气不足,呼出的二氧化碳也不充分。运动强度超负荷当你进行的运动强度远远超过当前的身体承受能力时,心脏无法及时地将足够的含氧血液泵入大脑,以满足大脑的巨大需求,从而造成相对性缺氧。体姿突然变化直立性低血压: 常见于长时间蹲、坐后突然站起,或是在练完倒立、仰卧起坐等动作后迅速起身。由于重力作用,血液瞬间涌向下肢,大脑位置突然升高,供血不足,导致眼前发黑和头晕。能量不足(低血糖)健身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如果空腹锻炼或体内糖原储备不足,血糖浓度过低,无法为大脑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能量,也会引发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环境因素在通风不良、缺氧、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运动,人体本身吸入的氧气含量就低,更容易加剧缺氧状态。潜在的健康问题虽然多数情况是良性的,但频繁或严重的头晕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号,如贫血、心律失常、低血压或高血压等。如果调整训练后仍无改善,应引起警惕。三、遇到健身脑缺氧怎么办?(立即应对措施)
一旦在训练中感到头晕、眼前发黑,请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刻停止运动: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硬撑,马上放下器械,停止跑动。确保安全,缓慢坐下或卧倒: 防止因晕厥而摔倒受伤。最好是平躺下来,将脚部垫高(高于心脏位置),这有助于血液回流大脑,快速缓解症状。调整呼吸: 进行深长、缓慢、有节奏的深呼吸。用鼻子深深吸气,感受腹部鼓起,然后用嘴巴缓缓吐气,确保气体交换充分。补充水分和能量: 如果是由于低血糖或脱水,喝一些水或运动饮料,吃一小块巧克力或香蕉可以有所帮助。寻求帮助: 如果感觉非常不适,不要犹豫,立即向身边的教练或朋友求助。切记: 症状完全消失前,切勿继续训练。
四、如何预防健身脑缺氧?(长远解决方案)
预防远比事后处理更重要,请将以下要点融入你的日常训练习惯中:
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力量训练时: 遵循“发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的原则。例如,深蹲站起时(发力阶段)呼气,下蹲时(放松阶段)吸气。避免长时间憋气,如需憋气也应在动作最难点后迅速调整呼吸。有氧运动时: 找到与步伐配合的呼吸节奏(如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尝试腹式呼吸,保证呼吸的深度和效率。充分热身与循序渐进训练前进行5-10分钟的动态热身,让心血管系统提前做好准备。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盲目追求大重量和高强度,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避免体姿骤变做完涉及体位变化的动作后,要缓慢地改变姿势,给身体足够的缓冲时间。例如,做完一组深蹲后,不要猛地站直,可以稍微走动一下。保证能量与水分避免完全空腹训练,训练前1-2小时可补充适量的易消化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香蕉)。训练中及时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选择良好的训练环境确保训练场所空气流通,氧气充足。在天气恶劣时,尽量避免在户外进行高强度训练。倾听身体的声音身体发出的疲劳、疼痛和头晕信号是重要的保护机制。学会尊重这些信号,合理安排休息和恢复。健身脑缺氧是身体发出的“善意警告”,提醒我们当前的训练方式或状态需要调整。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改善呼吸、控制强度和保证能量摄入即可有效预防和解决。然而,如果头晕症状频繁出现、非常严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如胸痛、心悸、意识模糊),请务必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的病理性原因。
科学健身,才能健康长久。愿你每一次挥洒汗水,都是安全而有效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