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武术比赛采访手记(五)

“他们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

——专访上海体院代表队教练员韩丽云

记者贺灿铃6月13日上午报道

本届全国体育院校武术锦标赛的全部比赛于今天上午结束。作为东道主,上海体院代表队的成绩,运动员的表现和发挥,以及他们的训练生活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赛后,记者专访了上海体院代表队教练员韩丽云。

记者:(以下简称记):首先感谢韩教练抽空接受采访。这次锦标赛您是负责哪个组别的比赛?

韩丽云:(以下简称韩):我只负责乙组的比赛。

记:能简单介绍一下乙组的成绩吗?

韩:我们乙组这次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一,女子团体第二。个人项目上,大概也收获了3-4枚金牌。

记:我们注意到获得男团冠军的很多队员这次都是带伤上阵。

韩:是的。其实我们这支队伍是临时组建起来的,在一起的训练时间不足两个月。相比其他院校派出的专业选手,我们的队员都还是学生,平时学习训练任务也较重。而且这次比赛项目很多,每个人至少都要参加7项。因此,一旦训练和比赛强度加大,老伤就很容易复发。

记:那运动员比赛前怎么处理这些老伤,会打封闭吗?

韩:封闭不会打,毕竟他们都还是学生。一般来说,他们都是自己处理这些伤病;同时在比赛中保护自己,防止受伤。

记:那有没有随队的医护人员给他们疗伤呢?

韩:没有。毕竟我们是临时组建的队伍,是“野战军”(笑)

记:那这次比赛,有哪些队员的表现比较突出呢?

韩:其实我们这次是集体作战,我们能在团体赛中取得好成绩,靠的也就是这种团队精神。而且这次作为东道主,每个队员都很努力地表现,他们这种积极的比赛态度是很突出的。

记:您刚才也说到了,这是一支“野战军”。那这批队员们是如何协调比赛与学习的冲突的?

韩:是的,我反复强调过,他们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他们要学习,最近这段时间还要复习迎考,压力也比较大。因此他们得要合理安排时间和作息,训练任务不重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要因为比赛耽误了学业。

记:关于这次武术比赛的判分规定,跟全国精英赛有什么区别吗?。

韩:恩,这次体育院校的武术比赛跟全国精英赛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基本规则还是相同的。比如选手的动作演练分也还是按“五五分”的原则扣。不过,武术比赛得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运动员的服装,音乐的选择,以及相互配合的情况。

记:最后一个问题,这次比赛结束后,队伍还有其他的安排吗?

韩:安排倒没有了,队员们要回去准备复习迎考,我们教练员也要负责学校考试相关的组织安排工作,还要对这次大赛做总结。

记:感谢您百忙中接受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韩:谢谢!

为期五天的采访终于搞定了,结束的时候也来发发牢骚()。以前都认为新闻记者是“国家航船上的瞭望者”,拥有很高的地位。但通过这几天的采访,感觉新闻记者更像是“掏粪者”,为了“掏”一点有价值的“粪”不惜削尖脑袋、硬着头皮,热脸对冷屁股地去找新闻,挖新闻。我这些天的经历,也算是体验了做记者的人生百味:既有搞到独家新闻的兴奋,也有吃闭门羹的郁闷;既有临时安排采访的突然与仓促,也有坚持采访的困难和艰辛。这些采访经历,不仅对我一个月后的暑期实习有帮助,也将是我人生中一笔重要的阅历和财富。

最后,向给予我这次采访机会的老师,并肩作战过的同学,不管是接受还是没接受我采访的对象表示谢意;特别要感谢在采访过程中给予我很多帮助的张浩然、王中党等兄弟和韩丽云老师,也祝贺你们为上体代表队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我会继续努力的!